新京浦app下载-2022版|下载

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年度总结报告——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05-30 [来源]: [浏览次数]:


专业通过与省内先进装备制造企业东安实业发展公司、中航哈飞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建立完善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办学模式,共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创新“工学交替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成果导向教学改革。制订实训设备与实训教学省级标准,建成符合龙江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国家级共享型生产性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根据黑龙江省人社厅文件建设“闫国成加工中心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选送6名教师赴国内研修、聘请企业技能大师到学校授课,打造名师领衔、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兼职教学团队。通过针对装备制造企业开展多轴加工技术培训、参与哈尔滨鑫材达科技发展公司3D打印及数字化测量技术研发,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探索与台湾应用技术大学的开展国际工程教育合作,使专业的国际知名度显著提升。

 一、年度任务完成情况及举措

项目建设以来,项目组严格按照《建设方案》和《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对智能装备制造技术专业群建设任务进行了认真分解,提出了2018年预期目标,具体完成情况见表1-1。

1-1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项目任务完成情况一览表

建设内容

预期目标

完成情况

完成率

佐证材料

专业办学模式

2

2

100%

提供

改善实习实训条件

2

2

100%

提供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

3

100%

提供

培育一流教学团队

2

2

100%

提供

社会服务

2

2

100%

提供

国际合作

2

2

50%

提供

(一)专业办学模式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成立由东安实业技术专家和专业教师组成的“现代学徒制建设委员会”,制定了《龙职-东安实业现代学徒制运行方案》、《龙职-东安实业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流程》、《龙职-东安实业现代学徒制实习基地共享方案》等运行机制相关文件。专业在本年度开展了2018级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招生与教学实施,使招生招工一体化;同时,企业技术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开发课程,使学徒班课程与岗位充分融合。

开展创新“工学交替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制定了“工学交替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方案,在人才方案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和熏陶,聘请东安实业公司生产部技术高工孙中国、工艺部高工王殿峰、生产部技能大师贾峰等专家入校向学生传授航空零部件的制造工艺和加工操作方法。

专业办学模式完成情况见表1-2所示:

1-2专业办学模式完成情况

建设内容

预期目标

完成情况

完成率

佐证材料

专业办学模式

 

 

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计划制订和招生工作

根据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通知的要求,与哈尔滨东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建立“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截至2018年底,已经在20172018级开展学徒制招生和课程实施。

100%

   校企合作学徒制三方协议

   《现代学徒制运行方案》

   现代学徒制课程指导委员会会议记录

  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交替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工学交替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开始运行。

100%

“工学交替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方案

(二)改善实习实训条件

与德马吉、华中数控等智能制造设备生产企业合作建设集产、学、研于一体的智能制造教学工厂。本年度完成德马吉五轴加工模拟加工机床的安装调试;完成智能制造教学系统的采购和设备安装调试。在智能工厂初步建成的基础上,专业引进航空制造企业典型产品案例,结合企业生产工艺开发出机匣、轴承衬套、安装座等产品的加工技术课程。该课程将理论教学—虚拟仿真—实操加工三个环节紧密连接,显著地提高教学效果。

与北京太尔科技公司、天远三维科技公司等企业合作,购进光固化3D打印机、手持式激光三维扫描仪等设备,开展增材制造&创客基地建设。截至2018年底,3D打印机、三维扫描仪等设备采购已经完成并安装调试,增材制造&创客基地第一阶段建设基本完成。

1-3  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完成情况

建设内容

预期目标

完成情况

完成率

佐证材料

改善实习实训条件

 

 

完成智能制造教学工程规划方案

 完成智能制造教学工程规划方案,采购智能制造设备并安装。

100%

智能制造教学工程规划方案

 

增材制造(3D打印)&创客基地建设方案

 

完成增材制造(3D打印)&创客基地建设方案,采购3D打印机等设备并安装。

 

100%

增材制造(3D打印)&创客基地建设方案

 

制订完成黑龙江省智能制造实训装备标准

制订完成黑龙江省智能制造实训装备标准。

100%

黑龙江省智能制造实训装备标准

(三)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本年度根据建设方案,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成果导向教学改革,修订分院、专业三级核心能力指标及权重分配,根据专业核心能力的变化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删除与三级核心能力偏离较远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等理论课程,增加能够支持核心能力的《车铣加工》、《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等实操类课程。使专业课程总门数减少3门,专业总学时量减少164学时;课程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重超过70%,专业核心课程全部采用“学做一体化”授课模式。

  以“互联网+”模式下的MOOC和SPOC为主要手段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本年度已完成“机械制图”、“车削加工”、“机械设计基础”、“数控加工”、“机械CAM”、“特种加工”等六门核心课程的校级资源库建设。

改革各门课程的学生学习评价手段。在课中、课后、期中、期末不同的教学阶段通过现场实践操作、作业与报告撰写以及口试测验、纸笔测验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多角度全方位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效。

1-4 课程体系构建完成情况

建设内容

预期目标

完成情况

完成率

佐证材料

课程体系构建

成果导向课程体系调整

2017级机械专业课程体系调整

100%

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资源库建设

机械制图、车铣加工等课程资源建设

100%

各门课程材料

教学方法改革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法

100%

教学方法实施总结报告

(四)培育一流教学团队

本年度根据建设方案,专业聘请中航发东安发动机集团首席技能专家刘加良共建“数控加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刘加良高工带领专业骨干教师李闯、潘胤卓共同开展复杂零件的工艺设计与数控加工项目

目前已经开展了小型叶轮、汽车车灯模具等2项产品的工艺优化与数控程序编制工作。

引导专业骨干教师进入“多轴加工技术”、“数字化检测技术”、“3D打印与创新设计”等3个工作站工作,承接哈尔滨东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哈尔滨鑫材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产品工艺优化、产品数字化检测项目,使骨干教师在数控加工、数字化检测、3D打印等新技术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1-5 课程实施完成情况

建设内容

预期目标

完成情况

完成率

佐证材料

教学团队建设

在智能制造教学工厂建立“工作站”,教师进站研发项目并带学生实践教学

设备采购完成,部分项目开展

80%

供货合同书

“数控加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工作

聘请东安技能大师刘加良

100%

大师工作室聘书

(五)社会服务

积极与中航发集团、中船重工703研究所、哈电集团等大型制造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室、签订订单培养班。与哈电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合作,以分院“创新工坊为平台”,校企合作研制小型五轴加工机床,目前该机床样机总装工作已经完成。

2018年与中航发集团公司开展了更加深入的校企合作,共同建立“数控铣削技能大师工作室”。中航发东安发动机集团公司首席技能专家定期到机械分院,指导专业教师进行制造工艺技术研究。

1-6 社会服务完成情况

建设内容

预期目标

完成情况

完成率

佐证材料

社会服务

成立“智能制造教学工厂培训部”

编制“智能制造教学工厂培训部”运行规范

100%

智能制造工厂运行规范

开发多轴加工技术培训包

多轴加工技术培训包开发完成

100%

多轴加工技术培训包

(六)国际合作

专业按照悉尼协议认证标准与操作方法进行专业建设。参与台湾IEET组织的工程教育认证培训。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成果导向教学改革,提高核心能力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比例。

1-7国际合作完成情况

建设内容

预期目标

完成情况

完成率

佐证材料

国际合作

学习悉尼认证要点

专业比照悉尼协议认证组织材料

100%

专业建设材料

与远东国立技术大学、新加坡义安理工大学建立互派机制

我校向远东国立技术大学派出2名教师学习

0%

 

二、项目建设成效与标志性成果

(一)建设成效

     1.专业办学模式

开展创新“工学交替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制定了“工学交替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方案。聘请东安实业公司生产部技术高工孙中国、工艺部高工王殿峰、生产部技能大师贾峰等专家到学校兼职。

     2.改善实习实训条件

与德马吉、华中数控等智能制造设备生产企业合作建设集产、学、研于一体的智能制造教学工厂。与北京太尔科技公司、天远三维科技公司等企业合作,购进光固化3D打印机、手持式激光三维扫描仪等设备,开展增材制造&创客基地建设。

2-1 校内实训室建设成效

序号

实训室

名称

建设时间

新(改、扩)建面积

工位数

开展实

训项目

开设课程

辐射专业

生时数/

1

智能制造实训室

2018年12

200平米

10

柔性制造

尚未开设

机械、数控、模具

300•10/

2

逆向与数字化检测实训室

2018年10

60平米

20

逆向设计

数字化检测

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

机械、数控、模具

300•20/

3

3D打印实训室

2018年12

60平米

20

3D打印

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

机械、数控、模具

300•20/

      3.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建设方案,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成果导向教学改革,修订分院、专业三级核心能力指标及权重分配,根据专业核心能力的变化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以“互联网+”模式下的MOOC和SPOC为主要手段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本年度已完成“机械制图”、“车削加工”、“机械设计基础”、“数控加工”、“机械CAM”、“特种加工”等六门核心课程的校级资源库建设。

    2-2  课程实施成果情况表

序号

成果形式

名称

等级

主要完成人

完成时间

1

课程资源包

《机械制图》成果导向课程建设

校级

杨书婕

2018年

2

课程资源包

《机械设计基础》成果导向课程建设

校级

周延昌

2018年

3

课程资源包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成果导向课程建设

校级

鄂蕊

2018年

4

课程资源包

《三维数字化建模》成果导向课程建设

校级

潘楚滨

2018年

5

课程资源包

《车铣加工》成果导向课程建设

校级

李子峰

2018年

6

课程资源包

《数控加工》成果导向课程建设

校级

蒋林敏

2018年

7

课程资源包

《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成果导向课程建设

校级

李子峰

2018年

8

课程资源包

《机械CAM》成果导向课程建设

校级

潘楚滨

2018年

     4. 培育一流教学团队

专业骨干教师进入“多轴加工技术”、“数字化检测技术”、“3D打印与创新设计”等3个工作站工作,承接哈尔滨东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哈尔滨鑫材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产品工艺优化、产品数字化检测项目,使骨干教师在数控加工、数字化检测、3D打印等新技术方面有很大的提高。聘请中航发东安发动机集团首席技能专家刘加良共建“数控加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刘加良高工带领专业骨干教师李闯、潘胤卓共同开展复杂零件的工艺设计与数控加工项目。目前已经开展了小型叶轮、汽车车灯模具等2项产品的工艺优化与数控程序编制工作。

2-2 师资队伍教科研项目成果

序号

成果形式

名称

等级

主要完成人

完成时间

1

名师大师工作室

闫国成加工中心大师工作室

省级

闫国成

2018年12

2

出版教材

普通机械加工等6

省级

李子峰等

2018年12

3

横向课题

锁扣刀具设计

省级

李蕾

2018年12

4

   

除冰机

国家级

潘胤卓

2018年12

     5.社会服务

2018年与中航发集团公司开展了更加深入的校企合作,共同建立“数控铣削技能大师工作室”。中航发东安发动机集团公司首席技能专家定期到机械分院,指导专业教师进行制造工艺技术研究。

2-3 社会服务成效

序号

年份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完成人

项目完成情况评价(被服务方评价)

项目收入

1

2018

智能制造教学设计

研发

闫国成

完成


2

2018

多轴加工技术培训

培训

潘楚滨

完成


6.国际合作

专业按照悉尼协议认证标准与操作方法进行专业建设。参与台湾IEET组织的工程教育认证培训。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成果导向教学改革,提高核心能力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比例。

(二)标志性成果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项目预期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情况一览表

序号

成果名称

类别

级别

1

国家工程教育认证

教学成果

国际通用标准

2

“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

学生技能

国家级

3

便携式起重机专利

科技成果

国家级

4

加工中心大师工作室

实训基地

省级

5

现代学徒制教程4

教材

省级

6

现代学徒制中期验收总结

专业示范

省级

7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

教学改革项目

省级

8

成果导向课程开发

教学改革项目

省级

三、突破与创新

(一)校企深度融合

与企业深度合作,成立“现代学徒制建设委员会”和龙江智能装备制造产教融合联盟,建立“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企业参与招生招工一体化;创新“工学交替五对接”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合作建成职业岗位能力信息库、专业标准信息库、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建立大师工作室,与企业技术专家承接工作项目,通过技术项目的开展锻炼技术水平、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研究等活动;聘请企业大工匠到学校兼职授课;共建实训基地。

(二)成果导向教学

机械专业根据课程主体内容的不同采用了多元化的课程授课模式。其中,以实操技能为主的课程主要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授课模式,以贴近企业的产品或零件作为单元教学载体,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的指导完成项目,通过这种学做一体的过程来学习内化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以理论内容为主体的课程主要采用“翻转课堂”的授课模式,在课堂授课之前,专业教师把大部分理论知识通过网络以微视频、文本、PPT等方式发布给学生,学生课前预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核心内容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通过讨论和小组发言的方式来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采用条例式描述,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一一对应)

(一)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校企合作方式单一

机械专业目前校企合作方式以现代学徒制、普通顶岗实习为主,还应更多拓展与企业的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的校企合作,使校企合作方式多元化。

2.课程资源建设缓慢

在2018年期间专业建设了数门课程资源,但建设质量、课程资源的深度与广度都有所欠缺,与高水平院校建设制定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

3.国际合作工作开展不足

目前专业只开展了与台湾地区专家的教学方法研究合作,建设目标中的与国外院校合作办学尚未启动。

(二)解决对策及具体措施

1.积极与企业洽谈协商,建立更广泛的校企合作模式。

2.鼓励专业教师加快课程资源建设速度,同时派教师到国内课程建设较好的高职院校学习借鉴。

3.与海外院校联络,开展联合办学和教师互派工作。

五、持续建设思路

1.“现代学徒制建设委员会”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招生招工一体化、岗位课程融合、教师与师傅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监督。专业群建设委员会牵头,专业学生参与企业关键技术与横向课题。

2.对“工学交替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诊断与改进

3.按照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整合和融合,将专业课课程体系调整为若干个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线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突出对学生各类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依托信息化技术,建设课程资源。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典型案例,制作课程PPT、微视频等资源。

5.选择专业知识扎实,工作勤奋认真的年轻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从大中型企业中聘请5位企业大工匠到学校兼职授课。

6.与哈尔滨地区航空航天制造企业、大型电站设备制造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应用技术研发、员工培训等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

7.完成企业2项以上产品创新设计,通过企业验收;建设产品数字化检测技术培训包。